搜狗理财


搜狗理财

科学网一个退学创业者的自白

日期:2019-12-26 18:11浏览次数:

尊敬的各位化学系和学校的领导:

我叫李祥海,物理化学专业16级博士生。之所以选择退学,这其中充满了矛盾和无奈,为避免将来的误会和悔恨,在此尽量客观的陈述原因,并阐述我的经历,抉择和观点,我不希望将来任何人包括我自己利用这段经历来攻击我的导师***老师,化学系系和**大学。我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坚持过,努力过,奋斗过,但如果坚持变的不再有意义,那么也是时候放手了。至少在**,让我站上了更高的台阶,看清了自己和世界,获得了知识和经验,在科研的战场上历练了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也成长了不少,无怨无悔。

我是14年7月作为研究助理进入*老师课题组的,年轻是美好的,因为他怀揣梦想。很快我便融入了课题组当中,开始了自己的课题和实验,还在袁成英楼搭建了细胞实验室,教大家做细胞实验。我第一个项目是使用介孔硅球载酶,用作生物反应器,降解血液当中的有毒累积物,模式酶选择了葡萄糖氧化酶,用于降血糖。项目进行的非常顺利,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解决了很多问题,做了非常多的研究和数据,包括体外的和细胞的数据,撰写好了文章,并和导师反复修改后,放在了老师那里,但到最后导师也未投出。

但是第一个项目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纳米材料注入血液后会被内皮网状系统(RES)清除,因此最终的效果验证也只是在体外采用血液实现的,而不是动物体内的数据。因此我开始了另一个项目,使用硅球负载量子点,再用红细胞膜包裹,表面上是为了降低量子点的毒性,实际上我是希望通过红细胞膜的包被来增加纳米材料的血液循环时间,因为我进入**的目标就是制作能够在血液中代谢/分解有毒累积物的纳米反应器。不仅如此,如果能突破纳米材料的血液循环时间,还可以在靶向肿瘤的问题上取得巨大突破,我也顺利说服导师支持我的研究。怀揣着科研的热情,我也就留下来开始读博(16年9月入学)。

看似日夜忙碌的背后,却隐藏着认知上的变化,对于学术界越来越失望,对于基于文章的评价体系,也产生了和当年对基于分数的应试教育一样的厌恶。

我当时还负责一篇硅球载药方面的综述,通过系统的文献调研,看了上千篇相关文献,我越发看到了纳米药物的发展历程和本质,我看到了学术界普遍的逐热现象,什么热做什么,什么好发文章做什么。当年的稀土材料,石墨烯,纳米材料,MOF,现在的COF,drug delivery,十几年回头来看,里面充斥着人为定义的创新和价值,却没有一个有价值的应用,尽是一地鸡毛。一大堆科学家鼓吹着纳米药物,肿瘤靶向和drug delivery,所有的创新点却都集中在材料,响应性,药物,靶向,结构,多样性和多功能化上的排列组合,但是没有一个有真实的应用案例,因为这些材料不仅安全性存在风险,也根本无法到达病灶部位,就会快速的被RES系统清除。肿瘤纳米药物所基于的EPR效应,可能是个科学家所编织的世纪骗局,这一点可以参考Warren Chen的一篇综述。即使这个领域所推崇的成功案例强生的Doxil,也只是因为减少了心脏毒性而被批,其在肿瘤部分的富集和疗效并没有增加,整个纳米药物领域在血液循环时间和肿瘤部位富集效果上几乎停滞了30年。

我和导师在这个问题上争论过很多次,导师强调材料的创新性,包括我第一篇文章也缺乏材料或结构层面的创新。我坚持认为这些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垃圾,继续在材料上做DIY式的创新没有任何应用价值,纳米药物要想应用必须突破RES这个瓶颈,实现纳米材料血液长循环。导师认为既然别人能做,为什么你不能做;你想去解决的这种问题是极其困难的,几乎不可能,况且你解决了一个问题,还会有另一个问题,问题是解决不完的;文章是最简单的工作,你不需要做出真实的最终产品,只需要找到创新点,并证明你的创新点或可行性就可以了,这样你就解决了一个问题;你永远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你不能说有一个问题卡在那里,你就不去解决其他问题,把自己钉死在那个问题上面把。我们两个人的观点在组会和私下交流当中被无数次的重复着,我有些时候也很庆幸,也就是老师性格好,才能容忍我这个异类和倔脾气,换其他老师,早gg了。

虽然我一直尝试“通过红细胞膜包被来延长纳米材料的血液循环时间”,努力不懈,坚定不移,甚至不顾无法毕业的风险,专注于红细胞膜的修饰和研究,而不去做那些导师认为更容易发文章的项目。并且经过长达三年的研究和尝试,即使开始创业的18年末,也无法取得突破。我不得不承认,在学校所作的这些研究都失败了,我甚至也不能证明我的假设和方案是有意义的,我也不能证明我所坚持的创新和价值观是正确的。这种个体与体制的差异,所导致的斗争和挣扎,是普通人难以体会的,在这种状态下还要面对科学这个怪物,这里面的孤独和绝望,又可曾有人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