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守护食品安全的人:敬畏“舌尖上的安全”

日期:2019-12-26 18:17浏览次数:

原标题:敬畏“舌尖上的安全”(一线探民生·守护食品安全的人⑤)

守护食品安全的人:敬畏“舌尖上的安全”

 

  李松雪(左一)在检查农残检测情况。
  本报记者 方 圆摄

 

  核心阅读

  保障食品安全,离不开经营者的努力。作为黑龙江一家食品企业的管理者,李松雪注意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从上到下增强责任和自律意识;加工车间人流、物流分开,整个食品加工过程可以被实时监督;保存原材料采购记录,并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像这样看起来又白又胖又水灵的食材,经过检测发现竟然是有毒的。原因是添加了激素药剂等违禁品,人们食用后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长期食用会致癌。”在黑龙江一家食品企业的培训中心里,总经理李松雪正在给员工集中授课。他逐一分析了毒豆芽、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的危害,并组织大家集体观看了“食物中毒事件”的视频报道。

  “食品安全这事上,我们可真不能有一点放松警惕啊!”走出培训中心,几名员工不断相互提醒。

  组织定期培训,增强自律意识

  “我们每天要生产2万份左右的营养餐,有的送往中小学校,有的送往企业。这么大的供应量,上上下下必须时刻保持一颗敬畏心。按照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我们每月都会进行3至4次培训,有时按各部门的需求还会增加不定期培训,目的就是保证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李松雪对记者说。

  忙着培训的不止李松雪一人。这几天,哈尔滨市道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监督管理科科长祁烨异常忙碌。他刚刚结束一场针对原料采购来源查验的专题培训,道外区50多家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员都参加了。

  不同于李松雪所在企业的规模化生产,道外区的美食多以小吃为主。不过,这里的食品安全同样管理严格,李松雪也是这里的常客。

  “在过去,道外的美食出名,可卫生条件不好也出名。为了改变这个固有印象,我们进行了持续整改,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和实地督查,让商家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祁烨说,“现在美食街上的饭店已经全部实现了优秀等级。每年冬季旅游旺季,我们还会举办旅游景区专项食品安全培训,让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都能吃得放心。”与记者交谈过程中,祁烨接到了一家饭店的电话,询问能不能到店进行一次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的培训,祁烨一口答应下来。

  “这几年,不仅规模化企业注重食品安全,很多个体户经营者都积极参加培训、配合检查。有的还会关注食品安全方面出台的最新政策,和过去的不重视、不关心形成了鲜明对比。”祁烨说。

  如今,食客走进哈尔滨的任何一家饭店,都会看到墙上挂着的“表情”。大笑代表优秀,微笑代表良好,平脸代表一般。“哈尔滨正在推广‘看脸选饭店’量化分级管理,90分以上是优秀。600多名监管员按照9大类58项标准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店家的门上必须挂有日常监督检查记录表,方便检查人员随时查看。这些措施,目的就是加强经营者自律,激发其内心对职业的敬畏感。”哈尔滨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处处长齐政一介绍。

  开放加工过程,严把菜品质量

  6700平方米的厂房,明亮的观光通道可以俯瞰到食品加工的全过程。“左边是米饭加工区,这个设备每小时能做6000份米饭;右边是菜品加工,分粗加工区、热调理区、精加工区、分餐区等多个区域。员工进入车间只能走人流通道,人流、物流通道是严格分开的。”李松雪介绍。

  在粗加工区,化验员张文雅正在检查蔬菜农残。确认无误后,洗配员鞠帮富将新鲜的蔬菜放入拥有五道水流的“按摩浴缸”进行盐水浸泡清洗,清洗完毕后进行第二次农残检测,最后才能转入中转库等待热调理和分餐。

  “早上看土豆的时候发现有几颗长芽的,没等化验员检查,我直接给退回去了,肯定不合格。”负责蔬菜拆包、清洗和切配的鞠帮富介绍,“叶菜和根茎要分开择,清洗区和择菜区也要分开。只要菜品不合格比例达到5%,就必须通知采购全部退回。”

  为督促餐饮企业严把食品加工流程,哈尔滨要求其必须提升生产透明度。

  “哈尔滨市场监督管理局创办了‘哈尔滨阳光食堂’微信公众号。这是一个‘互联网+明厨亮灶’服务平台,目前已经有798家学校和配餐单位正式上线运营。消费者在手机上就能通过摄像头看到后厨的加工全过程,发现问题可一键投诉。李松雪所在企业的食品加工过程也可以被监督。我们还启动了阳光餐饮工程,扩大学校食堂、集体配餐单位、大型餐馆和大型企业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齐政一说。